刘瑞 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红盘
9月29日,自贡市富顺县历史文化研究石刻拓片工作室正式揭牌。不少市民涌进工作室内,参观富顺县历史文化研究石刻拓片工作室首批成果展陈。当天,还召开了富顺县牌坊石刻碑文保护利用研究专题座谈会。
正式揭牌。刘瑞 摄
拓片,是指将碑文石刻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、图案拓下来的纸片。找寻才子之乡渊源、探索千年古县人文历史脉络,从2020年起,本县书法家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张逸带领团队,耗时五年多拓片130余件,通过收集这些散落的“历史碎片”,让不可移动的文物红盘,变成可记录可展示的一张张纸片,以此讲述着富顺的辉煌历史与灿烂文化。
对于千年古县的富顺来说,境内的牌坊石刻,类型丰富、内涵深厚,这不仅是珍贵的书法艺术作品,更是研究富顺乃至川南地区历史沿革、民俗风情、文学艺术、社会结构的第一手资料。
展出拓片。刘瑞 摄
据悉,此次展出的拓片首批成果,精心挑选其中60余件,涵盖历史上的大富顺范围,包含牌坊、石碑、摩崖石刻、墓志铭等类别红盘,具有重要的人文历史研究价值。
“比如这个‘帝隐龙蟠’是刻在寺庙前面牌坊上的,该牌坊考证建于明天启七年,传闻与明朝的建文帝流亡后曾隐居于此有关。”石刻拓片工作室负责人张逸介绍,此外,富顺县临江寺雷国金之妻范氏牌坊,不仅体现了家族尊崇与光荣的精神,还折射出清代政治制度的影响,特别是由富顺进士朱坚作序,也侧面印证富顺才子文化深厚底蕴。
展出拓片。刘瑞 摄
谈及拓片制作过程,张逸也透露,拓片看似操作简单,实际却颇为耗时:在与文管部门完成相应报备后,往往需先进行实地踩点、清理遗存表面,部分地处高处的石刻还需租赁脚手架辅助作业,工序十分繁琐,曾有一次拓片制作便耗费了3天时间。这些凝结着心血的拓片,不仅为富顺石刻文化的研究留存了珍贵实物资料,更让深藏于石的历史记忆得以具象呈现。
牌坊石刻碑文不是静止的文物,而是承载着富顺历史记忆的“活化石”。据富顺史志记载的牌坊就多达上百座,其中又以官方修建居多,如过去的县府驻地,修建以右“安民”、左“平政”、前“昭勋”的牌坊排列体现安民理政。另外,富顺的进士、尚书、及第,恩荣、德政等牌坊可查数量在八十余座。如今,富顺县域遗存可见的牌坊也就剩下十来座,且大多是民间的“节孝牌坊”为主。
召开座谈会。刘瑞 摄
当下,对这一珍贵历史遗产的保护、利用与研究更具现实意义。通过深入解读石刻碑文背后的人物故事、时代背景与社会风貌,进一步梳理富顺文脉脉络,为地方文化的传承与赓续切实添砖加瓦。
座谈会上,与会人员聚焦富顺牌坊碑刻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展开深入交流,层层递进,形成“保护—研究—活化—传承”的完整讨论体系红盘,为富顺牌坊碑刻文化遗产的后续发展提供多元思路。大家一致认为,这些以石为纸、以刀为笔的文化遗存,既是地域文明的“活化石”,更是解码富顺历史文化基因的核心密钥,在地域文化传承与研究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。唯有持续深入研究、妥善保护这些石刻遗存,才能让富顺的历史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生,为地域发展注入深厚的文化底气。
红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